超31万亿!银行理财规模重回高位

界面新闻记者 | 韩宇航

跨季之后,银行理财规模回归历史高位。

根据华西证券研报数据统计,进入5月,银行理财规模延续4月扩容态势,较节前一周增1459亿元至31.33万亿元,创下2022年赎回潮后的历史新高。

量价齐升

银行理财规模历来呈现“季末回落、季初回升”的变化特征。季末回表使得银行理财规模短暂收缩,季末考核结束,资金重新回流理财市场,推动规模快速修复。

2025年4月这一趋势延续,但幅度相较往年同期更大,据华西证券研报,4月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合计增长2.05万亿元,基本符合季节性规律。2020-2024年期间,4月银行理财规模增幅分布在1.2-2.5万亿元区间内,均值为2.04万亿元。

除了季节性因素,多位业内人士认为,4月银行理财规模增长一方面是因为债市维持震荡偏强格局;另一方面则与4月多家中小银行密集下调存款利率带来的“存款搬家”效应有关。

4月,美国关税政策落推动市场避险情绪提升,股债跷跷板效应下债券市场利率快速下行。5月7日,国新办就“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召开发布会,央行行长潘功胜宣布三大类十项举措的一揽子金融政策,进一步强化了债市利率下行的趋势

债市利率下行带动理财收益回暖,固收类理财收益率阶段性回升。根据华源证券统计,4月当月纯固收理财平均年化收益率回升至3.35%。银行理财市场破净水平也持续下降,截至5月9日华西证券研报数据显示全部产品破净率环比降0.1pct至0.5%,全部理财业绩不达标率环比降0.5pct至18.8%。

民生证券分析师谭逸鸣在研报中分析称,当前而言,理财安全垫或仍有一定空间,如若监管政策对理财净值化严格要求,整改期间理财浮盈或逐渐释放,对理财净值仍形成一定支撑,再往后来看,随着整改措施逐渐推进落地,理财低波模式和负债端稳定性或趋于弱化。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略有回升,但在市场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叠加前期禁止“手工补息”和规范同业存款利率对底层资产收益带来的影响,新发银行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还是呈现下行趋势。

据民生证券研报统计,4月每日开放型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为2.01%,较3月下降0.01个百分点;3个月-6个月(含)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为2.33%,较3月下降0.03个百分点;6个月-1年(含)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为2.5%,较3月下降0.06个百分点。

华源证券首席分析师廖志明测算,考虑到境内各类债券收益率已降至历史低位,后续固收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预计将降至2%左右。

2万亿阵营有望迎新

华源证券研报数据,从整体规模来看,截至2025年4月末,理财规模前三的机构为: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其中,招银理财的理财规模较年初略微增长,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的理财规模较年初小幅增长。

国有大行中,截至2025年4月末,除农银理财和建信理财之外,其他大行理财公司的理财规模较年初均有所增长。廖志明分析称,2025年一季度,四大行理财公司的理财规模均下降明显,可能与一季度大行重视存款有关,4月理财规模则明显回升。

工银理财、农业理财和中银理财分列理财规模第四、五、六位,仅次于上述的“三巨头”。其中,工银理财4月理财规模大幅增长,理财规模达1.97万亿元;农银理财理财规模较年初略有缩水,但也达1.95万亿规模;中银理财的理财规模1.93万亿元。工银理财、农银理财及中银理财有望进入2万亿阵营。

股份行理财公司中,渤银理财、恒丰理财、民生理财前4个月理财规模增幅较高,其中,渤银理财的理财规模较年初增长459亿元,增幅达27.0%。城农商行理财公司之中,“老大哥”苏银理财持续领跑,规模达6897亿元。宁银理财的理财规模增幅则较为突出,增幅达23.7%。

理财规模能否再创新高?

中信证券研报预计,新一轮存款降息马上来临,将促进理财规模进一步增长,年内有望触达33万亿元的历史高点。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分析指出,新一轮存款降息落地,有利于银行控制利息成本,但同时也会加大揽储难度,银行理财等低风险资管产品将迎来增量资金。对于债市而言,存款利率下调可能会推动包括国债利率在内的广谱利率进一步下行。同时也将推动“存款搬家”继续。

廖志明则认为,2025年理财规模增长挑战较大。由于信用债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票息保护不足,理财收益率或难以跑赢5年定期存款,理财产品吸引力下降。此外,随着理财估值整改进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可能加大,2025年理财规模增量可能不高。

“理财规模有没有希望在年底创历史新高,从往年的规模变化规律来看,二季度是重要的发力时间段。”冠苕咨询创始人、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周毅钦认为利率环境变化和股债 “跷跷板” 效应都是影响规模变化的核心因素。

一是看利率环境变化能否继续带来机遇。若二季度及下半年利率继续走低,有望触发更多存款搬家至理财,推动理财规模增长。

二是看股债 “跷跷板” 效应是否会引导资金流动。当前中国股市波动,正处于多空博弈的关键节点。尽管宏观层面中美经贸关系缓和为股市带来积极影响,但未来不确定性仍然较大。这种资金的动态调整,也会对理财规模变化产生一定影响。

除了以上两方面,信托SPV (特殊目的机构) 整改是否会影响投资者持有体验也值得关注。“理财资金借道信托SPV实现低波稳健的空间受到压缩,未来几年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将更为真实,固收类理财整体净值波动会提升。这可能导致部分对风险较为敏感的投资者产生观望态度,对理财规模增长产生一定抑制。”周毅钦指出。

  • 高盛上调标普500指数目标 因贸易紧张局势降温及经济衰退风险下降
  • 上海四批次土拍揽金97亿,保利置业、中铁建高溢价成功抢地
  • 经济史学家戈登对话北大教授刘俏:关税只是牌桌上的“筹码”
  • 欧阳娜娜担任江西吉安文化旅游大使
  • 息差最高的民营银行也扛不住了!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 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出席新闻发布会表示:中美达成重要共识,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
  • 何以中国|中国超有young:福建南平藏着什么“鸡”密?让美国小哥连连惊叹
  • 关税战降级后宏观政策预测:短期内财政或不会加码,稳就业依然是重点
  • 湖北宜化拟斥资超32亿加价回购“弃子”,布局上游煤炭业务
  • 特朗普:所有非法移民,快来预订你的免费机票!
  • 1500+岗位!“百万英才汇南粤”制造业专场招聘今日举办
  • 收评|国内期货主力合约多数上涨 集运欧线主力合约封涨停板
  • 关税让美国鲜花价格飙涨200%,专家提议母亲节送纸花
  • 金价大跌!COMEX黄金期货一度跌破3270美元/盎司
  • 是董宇辉需要文学奖,还是文学需要董宇辉?
  • IPO雷达|海伟电子还有多少秘密?
  • 美联储将在重压下召开议息会议,市场普遍预计不降息
  • 国信证券52亿元收购:收益法估值被质疑偏高 万和证券未来三年净利润预测值竟超过去20年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