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型更新引发老车主不满!中消协点名新能源汽车行业三大投诉热点

5月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在官网发布《2025年之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文中公布了八项具体的投诉热点分析及典型案例,其中涉及新能源汽车行业三类投诉较为集中的新问题。

中消协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销售模式转变及产品更新节奏加快,一些企业在营销和售后服务中存在不规范现象,导致纠纷的发生,具体表现为定金退款争议频发、车型更新引发老车主不满和补贴兑现落空引发纠纷三个方面。

首先,新能源汽车行业大多数厂商采用预售模式,部分消费者支付定金后,因车辆交付延迟、配置与宣传不符等原因申请退款,但商家以“订单已锁定不可更改”等为由拒绝退还;

其次,部分消费者反映,刚购车不久厂家即推出配置更高、价格更优的新款车型,消费者心理落差明显;

最后,商家在宣传中承诺的 *** 补贴、置换补贴或其他优惠在实际交付过程中未能兑现,从而引发纠纷。

中消协公布的一则具体案例显示,孙先生称其于2025年2月5日缴纳订金购买该品牌新能源汽车,2月9日缴纳剩余费用,共计13.28万元,2月10日办理机动车登记手续。办理完机动车登记手续的当晚,该品牌发布智驾系统并且全系标配。

消费者称在与该品牌销售沟通购买车型及其价格时,销售人员并没有告知车型即将停产,且购买的车型仅仅上市三个月。消费者认为销售人员在明确知道车辆将会重大升级的情况下,依然不对消费者明确告知,反而加快办理速度,让其在发布会当天完成交易,并承受莫大损失。消费者投诉要求商家对其购买的车辆进行免费升级或提供等额的经济补偿。

中消协认为,作为当前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应摒弃“重营销、轻履约”的短视行为,强化合规销售和售后保障,建立消费者的长期信任。

在销售协议等条款中应清晰标注车辆配置、交付时间、退款条件等;明示各类补贴政策适用范围、申请流程及截止时间,不隐瞒限制条件。加大对价格变动和车型更新等营销环节的信息披露,平衡好企业自主经营与消费者体验之间的关系,切实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 诺德股份实控人时隔半年两次被证监会立案,牵涉出洪田股份等企业 受损股民快索赔
  • 鹏华基金:公募基金改革突出发展壮大权益类基金的工作导向,权益投资规模与稳定性将进一步提高
  • 韩国总统大选候选人登记结束,共7人参选
  • 基本面 | 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同比下降,12月环比增长0.1个百分点
  • 【评论】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可从三方面破题
  • 年轻小将绽放光芒!中国短跑男女接力队直通东京世锦赛
  • 直通部委 | 司法部:坚决遏制趋利性执法 发改委:今年将推出约3万亿优质项目
  •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央指导组完成进驻
  • 直击中国平安股东大会!管理层回应29个问题 马明哲发声!
  • 日产计划追加全球裁员超万人,去年底刚宣布裁员 9000 人
  • 商业头条No.67 | 零跑盈利,务实胜出
  • 沙特医院运营商 5 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在数小时内售罄
  • 美银调查:全球基金经理美元持仓跌至2006年以来最低水平
  • 美关税举措加剧全球石油市场动荡
  • 共情场域与可持续发展——关于博物馆、美术馆运营的新思考
  • 美联储观察:叙事已变
  • 美国与胡塞武装达成停火,但没带上以色列
  • 新贵品牌Castore面临过气危机